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文章详情页

循环农业让德清农民“多收了三五斗”

在土地资源极其有限的形势下,德清农业如何走出资源困境,在发展现代农业、增产增效方面实现连年攀升呢?答案就是:走生态循环的农业之路。

德清县钟管镇富民蚕桑专业合作社探索的,就是这样一条生态循环之路。种桑养蚕是德清中东部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这几年,由于蚕桑生产规模化程度低,蚕农分散经营,蚕桑比较效益不高,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下降。去年以来,富民蚕桑合作社就投入资金8.63万元,建立牧桑结合生态循环应用池及管道体系,逐步形成了“猪—沼—桑”的生态循环模式。

在这个模式里,猪产生的干粪通过堆积发酵成为有机肥,猪尿液、污水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燃气使用,沼液沼渣用于桑园基地,实现了资源循环、污染“零排放”。去年,蚕茧年产值27.417吨,年总收入89.87万元,亩桑效益达到1322元。而在生态循环还未建立前,亩桑效益只有五六百元。

在德清西部,同样的土地,通过生态循环后,亩均产出比以前增长了38%。

去年,莫干山天泉菇业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近1200万元,开发建设了天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多层面推广应用立体栽培、节水喷灌、洁净生产等,初步形成了“节地—节水—洁净”的综合型循环农业经营模式。

天泉菇业公司总经理陈伟正说,通过雨水及生产用水回收,实现年利用水资源6万多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达80%以上;香菇栽培所用的菌包年再生利用菌糠约150吨,按20%~30%添加比核算可加工复合饲料或有机肥500~600吨。

2016年是德清生态循环可圈可点的一年,德清通过验收的生态循环示范区1个、示范主体10个、示范点70个。由于生态循环农业的兴起,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幅减少,仅去年一年德清就减少了165吨农药、390吨化肥,分别完成全年农药化肥减量计划的343.8%、120.4%。

赵新荣 冯燕萍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