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创新学者精神 透视领导力的本源与未来

 ——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章凯

领导力是促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与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奋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提升领导力尤其重要。然而,“领导力就和爱情一样,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存在,但就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它是怎么一回事。”国际著名领导学专家本尼斯在21世纪初曾如此评论。他还写道,“领导力研究犹如管理学界的‘死亡谷’,有去无回”。至今在领导力研究中,基础逻辑依然缺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还是莫衷一是。

用什么样的领导理论去指导当前中国企业的领导实践?这成为管理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他对领导学问题坚持哲学审视,科学探索,胸怀高远,脚踏实地,立足于从人的根本属性与人格的心理动力来深入地理解人,系统地探求领导背后的规律。近20年来,陆续出版三部高水平学术著作,以新理论体系和新实践体系诠释了独具特色的新时代学者精神。

他发现,领导力是现代优秀企业人的管理的核心要素,也是区分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分水岭。他在新近出版的《领导力的本源与未来——领导力生成的动力学原理》学术著作中,穿透迷雾重重的“领导”乱象和深不可测的研究文献,遵循人的本质属性和目标动力学理论,完整揭示了领导力的本质和生成规律,展示了领导力的根本来源与未来发展方向,为发展领导学理论和揭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领导新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章凯,拥有化学学士、心理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于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年来任教EMBA、MBA和企业高管培训班课程,赢得了学生和学员的普遍认可和广泛称赞,他因此入选人大商学院教学杰出教授,并担任学院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和E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入地理解人和系统高效地管理人是章凯教学的两大核心内容。

求实探索  做新时代的创新学者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的精神和行动。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章凯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探索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未来职业方向,学习化学专业的他从大二就开始踏上自学和研究心理学的旅程,一直持续至今,三十余年矢志不渝。这正是找准自我、笃定方向、持之以恒的学者精神的真实写照。

章凯是一名受过专业的化学教育、掌握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热爱科学哲学的管理学者。化学、心理学、管理学,他兼修并蓄;研究课题从认知、情绪、兴趣、动机、激励、企业文化到领导力,他层层深入。有人质疑跨学科学习对成才的价值,而他却在知识的海洋里甘之如饴,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复合性知识结构为他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走向深入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在他的认知世界,不同学科在底层逻辑层面都是相通的。

章凯是一名敬畏人性,对管理学规律孜孜以求的创新学者。教学相长,他在常年的MBA教学中意识到组织行为学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学术创新机遇,从而不断创新求索。他于2003年2月出版第一部学术著作《组织行为战略—管理变革的方向与动力》,2014年5月和2017年12月分别出版第二部学术著作《目标动力学——动机与人格的自组织原理》的中英文版本,2024年5月出版第三部学术著作《领导力的本源与未来——领导力生成的动力学原理》。每一部著作的问世都既是新理论体系的诞生,也是管理者认知升维的福音。它们在课堂上和学术界都获得了广泛认可。

作为国内管理学界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经常受邀为企事业单位授课或咨询,曾为北京奥组委、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国家医药管理局药物审评中心、华为公司、海尔集团、中国银行、国家能源集团等数十家单位提供管理咨询或培训。他也常常应邀在全国性管理学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输出与传播个人的最新思考和研究成果。

作为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章凯,他对学习和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在教学中提出和贯彻“心智协同成长”的人才培养理念,倡导教育要促进人格与认知能力的协同发展。“思考重于记忆,角度重于体系,结构重于要素”是他在每个课堂倡导的学习策略,他通过教学创新助力学生实现“知识增长-能力提升-人格发展”的协同进行。最近十多年来,他在MBA、EMBA和高管培训课上新创的“超越案例、领悟规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堪称为他最典型的工商管理教学特色。他自创学习的五级目标模型,“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认识自我和完善人格”成功应用于教学,并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大大促进了人格教育与专业学习的融合。

创新突破  创建目标动力学理论体系

民族复兴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先进的管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的丛林状态在学界和业界都广受诟病。“管理学是否能够建立起基本的、统一的理论体系,这首先取决于我们对人的理解。理解人关键是认识人的动机与人格,这也是把握人性的基础。” 章凯的洞见犹如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了自己前进的路,他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很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他因此坚持聚焦于研究动机与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经过长期探索,他创立了人类心理的自组织模型,并由此出发,深入研究了兴趣、动机、情绪、人格、人性,有机整合了现有的动机理论和人格动力学思想,并深入地分析和论述了情绪与动机的孪生关系以及人性的本质,提出了人性的“目标人”假设,主张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由内心未来目标驱动的、自主寻求意义的观念性生命。从而创立了动机与人格的自组织目标系统理论,其主要成果《目标动力学——动机与人格的自组织理论》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目标动力学——动机与人格的自组织原理》一书出版后引起国际同行专家的赞誉和推荐。国际知名管理学者卡琳·桑德斯教授专门为这本著作的英文版撰写了推荐书评,发表在国际权威管理学期刊《人事心理学》(Personnel Psychology )上。她声称这是一本难得的原创性理论著作,理论贡献突出,希望“确保每一位管理学专业的学生都能获得这些知识”。“目标动力学理论是一个观察和预测人类行为的全新理论,有机整合并超越了现有的所有动机理论的合理要素,为我们知人自知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法。” 世界知名学者、美国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讲席教授陈晓萍博士对其高度评价。

破茧突围  透视领导力的本源与未来

章凯根据自己的研究体会,敏锐地提出好的理论是人的第三只眼睛,能够引导人们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世界。“目标动力学理论不仅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动机与人格世界,也为我们理解领导力和人本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目标动力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章凯带来了更系统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洞见,他借此看到了领导力的独特个性,于是将研究重点转向了领导力。

至今他对优秀领导实践背后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主持了4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他发现,现有的领导理论研究还很不深入,对领导和领导力概念本身的认识也存在很大误区,现有众多小型理论基本没有逻辑起点,因此无法构建起领导力的基本理论。由此,章凯看到了研究的突破点和机遇,同时他也深感推进领导理论创新的重大责任和时代紧迫性。

以创新之力对领导力进行溯本求源,章凯以勇攀科学高峰的学者精神开启了领导力研究的探索之旅。底层逻辑是科学探究的很好切入点,领导力同样如此。“探究领导力的底层逻辑,要求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人的动机,这需要有高质量的动机理论。”他所创立的目标动力学理论恰好符合这一要求,这使他的领导理论研究如鱼得水,新近最终出版了学术专著《领导力的本源与未来——领导力生成的动力学原理》,正式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领导理论体系——领导协同论,这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系统的领导逻辑体系。

“本书可谓帮助人们走出领导理论迷宫的一部力作。这是一本文献分析与哲学反思相结合、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理论创新与领导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好书,不仅值得读,而且有保存价值。”中国红色管理学的倡导者、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凯城大校在做序中认为。

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是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石。章凯在新著中,阐述理论精髓,为领导理论研究构建了新的科学方法论,揭示了领导力赖以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运行机制及其背后遵循的原理,为发展群体和组织领导力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论。世界知名管理学者陈晓萍教授再次高度评价了章凯的创新贡献,并在该书的序言中肯定章凯创立的领导协同论是“领导理论的新逻辑与新整合”。

领导协同论是这本著作输出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开创了中国领导学派,也为领导学领域提供了第一个理论要素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思考、逻辑体系、实践方向、典型案例和评价工具。“这一全新的领导协同论为领导实践与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面向新质领导力开发的战略任务,我为章凯教授的领导协同论点赞!”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士王重鸣教授在专著的亲笔序言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并认为该理论“值得大家仔细阅读、主动参考和广泛应用”。

研究探索,永无止境。从创建目标动力学理论到透视领导力的本源与未来,章凯从未止步。面向未来,他表示将持续探索管理学研究如何进一步弘扬民族先贤的优秀思想和高深智慧,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管理学知识体系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文/张华)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