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谢德体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树立生态保护责任意识

这些年,国家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投入巨资,同时划定了生态红线。我们要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煤炭占能源消耗比例这些年虽然有所下降,但还需要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另外,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除了提高油品质量、控制车辆数量,还要提倡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

张全国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市场化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改善和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沼气工程就是环保和节能技术的最好体现,为解决秸秆、畜禽粪便利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能通过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利用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对传统农业升级改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议尽快引入市场化手段,改变目前单纯由政府鼓励和补贴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现状,引导和资助专业化农村能源公司从事沼气建设。

唐洪军代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长):

在环境容量内发展农业

生态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农业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要重视在环境容量内发展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执行化肥和农药使用零增长,并努力发展循环农业,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种养结合,把禽畜粪便作为有机肥消化,为种植业提供肥料,避免因排放造成污染。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思考,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好规划和监管。

刘晓庄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完善垃圾分类系统工程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环失守则全盘沦陷。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前端“笼统分类”不明晰,中端“分了又合”不规范,末端“统一处理”不利用,造成了巨大浪费。建议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意识与行为。还要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另外,还要完善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确保混合垃圾进入分类体系后,各种成分垃圾按预定路径走向归宿。

杨杰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杜绝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是个大话题,希望全社会建立城市农村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城市与农村的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杜绝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改变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应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财政投入,加强特色小镇、农村居住环境示范村建设,把农村环境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当中。还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温香彩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

提高河流治理整体成效

目前,我国重点流域总人口约7.75亿,流域水体的流动具有跨区性,忽视统筹水体的流域性和管理的区域性,就会出现上游排污、下游遭殃和上游造福、下游享福等权利义务不均衡和结果不公平的现象。要将流域作为管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理顺权责,优化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配置,实现流域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提高河流治理整体成效。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