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制度建设护航 农村教育发展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多媒体教育,拉近城乡教育距离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加强教育学习,推进农村管理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选民通过流动票箱投票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70年发展,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制度不断健全,基层民主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村务管理事业也日益朝着公平、有序、民主、和谐的方向前进。70年来,农村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为经济建设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各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土豪劣绅的土地被收没,地主阶层逐渐被消灭。“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国家加紧了工业化建设步伐。在制度建设方面,先前“保甲制度”进行成功改造后,建立起行政组织与经济组织合二为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实现了党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领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包产到户为主要代表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推动农业生产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全国各地开始“撤社建乡”,恢复乡镇建制,重新确立乡镇政权作为基层政权的地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唤醒了村民民主参政意识,1982年4月《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肯定了建立村民委员会的做法,并明确将农村基层组织确定为村民委员会。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制定和修订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办法或者实施办法,全国85%的农村建立了民主决策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已成为中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中国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政策。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提升农民素质是关键。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突破口在教育。7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949~1965年,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方针,促进了农民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地区文盲的减少,引领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

1966~1976年,国家进入发展的波折期,导致基础教育的质量明显下降,职业教育和业务教育基本停滞。

1977~1999年,我国不断加大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九年义务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扫盲工作和成人教育稳步推进,农民素质持续提升。

21世纪以来,我国建立了综合保障机制,全面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升农民文化素质。这些政策的实施,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