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学 > 化学 > 文章详情页

聆听奇妙的核科学

“秦始皇兵马俑制作原料取自何方、窑址在哪里?文物考古学家通过中子活化技术可知,兵马俑的原料可能取自秦陵西南方9.5公里的枣园村、秦陵以东5.5公里的高邢村一带的垆土层;

“对于PM2.5的监测,可以利用射线的穿透力,监测空气通过滤膜前后β射线的强度变化显示空气质量。而且,当高能射线与污染物直接作用,会引起其分解和改性,并且,高能射线及加速电子与水发生作用,产生一系列自由基、离子、水合电子及离子基等,能与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使其降解;

“1977年,美国发射了携带钚-238核电池的旅行者一号航天器,发回了木星、土星的详细照片。这个核电池支撑航天器飞行37年,离开了太阳系,到达人类探测器从未到达过的宇宙空间,而且保证搭载的科学仪器继续工作到2025年,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这是6月1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在天津举办的“走进国家院所,核科学走进生活”公众开放日活动中,讲解员别开生面、通俗生动地为青少年介绍了核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令观众不禁惊诧地感慨,核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竟然发挥着如此奇妙而不可忽视的作用。

此次活动正值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校100周年和天津青少年核科学教育基地开馆一周年之际。目前,这个核科学教育基地面向青少年和公众开放。基地展厅面积800平方米,教育基地通过“核科学发展历程”“核科学历史人物”“中国核武器的辉煌成就”“核爆试听体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核科学走进我们生活”“核电站发展与建设”等不同主题板块,提高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核科学文化素养。

其中,在辐射检测、防护与救治产品演示互动区内,现场展示了环境、水和食品的放射性核素监测及个人剂量监测,体验辐射防护和救治高科技产品,为公众揭开了核科学的神秘面纱;在核科普知识展区内,以问答的方式解答了公众生活中感兴趣的核科普常识问题,让公众不再对核迷茫;而在主题展馆区内,以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为公众普及了核科学知识,消除对核技术的偏见与恐慌,不再谈核色变。

在留言册上,记者看到很多观众发自肺腑的感言,其中有位署名来自天津和平区青少年宫科普中心任主任的留言:“这个基地为孩子的校外活动增添了强大的核知识和环境知识,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将学到的知识可以分享给他们的爸爸、妈妈,分享给周围的同学,带动家庭、社会,谈‘核’不再色变,非常感谢贵基地为孩子们举办了此项活动,同时也欢迎贵基地的领导和同仁们到和平区指导我们的核知识。”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