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政银企协同赋能信用建设激活小微企业融资“信用引擎”

近日,由区发展改革局牵头举办的“政银携手・赋能小微”两场融资推介路演活动,不约而同将“信用”作为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的核心突破口。活动通过政策宣贯、产品创新、服务闭环三大维度,构建起“信用有价、信用有用”的融资新生态,为黄埔区近200家参会企业送上“信用赋能”大礼包。

一、政策宣贯破“认知墙”,信用修复畅通融资通道

“不知道信用报告怎么查”“行政处罚影响贷款怎么办”,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认知盲区,两场活动均设置“社会信用政策宣讲”专属环节。在华新园活动中,区发展改革局现场演示“区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流程,讲解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重点解读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用修复、经营异常状态信用修复,明确信用修复流程。某科技企业财务总监李女士会后表示:“去年因环保处罚导致信用扣分,一直不敢申请贷款,现在知道可以修复,下周就去提交材料。”

国际企业孵化器活动则创新引入“信用+财税”联动培训,邀请金税四期专家解析 “纳税信用与融资信用的联动关系”,现场演示“银税互动”平台操作。数据显示,2024 年黄埔区通过“银税互动”发放信用贷款超80亿元,其中纳税信用 B级以上企业获贷率达 73%。政策宣讲不仅让企业掌握 “信用资产” 管理方法,更推动形成 “重信用、用信用”的经营共识。

二、产品创新解“抵押困”,纯信用贷款成融资主流

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痛点,两场活动的主办银行均推出“信用画像+场景数据” 的创新产品。建设银行广州开发区分行在华新园重点推介“惠懂你3.0”,依托企业纳税、社保、水电等12维度数据,实现“3分钟申贷、1分钟放款”,现场签约3家纯信用贷款企业,单户最高授信200万元。广州农村商业银行黄埔支行则针对孵化器科技型企业,推出“科创信用贷”,将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等纳入评分体系,某生物医药企业仅凭3项实用新型专利即获150万元信用贷款。

更值得关注的是“信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在华新园活动中,银行与园区管理方达成“租金信用贷”合作,企业凭6 个月以上租赁合同即可申请信用贷款。这种“场景信用”模式,将企业经营场景数据转化为融资信用,破解了传统信用评价的“数据孤岛”问题。两场活动共推出7款纯信用融资产品,现场收集信用融资需求127份,占比达63%。

三、服务闭环筑“信用池”,长效机制培育信用生态

融资活动的关键不在于“一次性对接”,而在于构建信用服务的长效机制。华新园活动首创 “信用建档-融资对接-跟踪培育” 闭环:参会企业填写《信用融资需求表》后,银行 7 个工作日内完成“信用体检”,出具包含信用评分、优化建议的《企业信用报告》。某新材料企业通过报告发现“应收账款周转率” 偏低,银行随即提供 “保理+信用贷”组合方案,既解决资金周转,又优化信用结构。

国际企业孵化器则建立“信用成长档案”,对获贷企业进行季度回访,跟踪信用变化。2024年通过该机制培育的企业中,32%实现信用等级提升,平均融资成本下降1.2个百分点。此外,两场活动均设立“信用服务微信群”,累计入群企业近200家,银行每周推送“信用小贴士”,政府定期发布信用政策,形成“线上+线下” 的信用服务生态圈。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