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图灵其实想造一台具有人类智能的计算机,高山科学经典导读《图灵传》

2022年10月22日晚八点,科普公益项目“高山科学经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图灵传》译者、机器人公司Vincross CEO孙天齐;图灵机器人创始人&CEO俞志晨,一起导读《艾伦·图灵传》一书。

高山科学经典导读现场,从左至右依次是孙天齐、孙茂松、俞志晨

提到图灵,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他年仅42岁的一生中,有着惊人的成就。他是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的奠基者;他在二战期间破译了恩尼格码,改变了战争的局势。而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一个老套的教授。尤其是他的死,至今扑朔迷离。

1954年6月7日夜里,人类历史上一颗伟大的大脑停止了思考。

第二天一早,他被人发现躺在床上,口吐白沫,床边还有一个咬过一口的苹果。房间里有一个果酱罐子,里面装满了剧毒的氰化钾。验尸官断定,死者就是用苹果蘸着氰化物吃下去自杀的。

这就是传说中著名数学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奠基人--艾伦·图灵生命终结时的场景。

没有人知道,他的离去,究竟是自杀还是意外?就像《艾伦·图灵传》的作者所说,他是一个如谜一般的解谜者。没有人知道他天才的灵感来源于哪里,没有人知道他身上的狂放不羁和孤独隐忍如何共处,更没有人知道他纷繁纠结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到今天,图灵提出的通用计算机已经发展成了国际互联网,他也成为了“人工智能之父”,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设立了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

随着新的进步,图灵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但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任何人想要做出一个公正的评判,就一定要奋不顾身地重走那条布满荆棘的道路,才能悟出他的生命奥义。而英国数学家安德鲁·霍奇斯成功地完成了这样一次令人惊奇的探险之旅。

历经多年的努力,多方搜集资料,与图灵的众多故友进行大量的交谈,霍奇斯终于用冷静的笔调生动而准确地刻画出了图灵这个复杂又迷人的科学大师,完成了《艾伦·图灵传》一书,让我们得以有机会瞻仰天才的伟大。

本书译者孙天齐在导读中提到,“图灵的这本传记,不仅是按时间顺序对他一生的记录,也是一个关于计算机科学理论诞生过程的很好的科普,所以贯穿本书始终的,也包括人类对计算的思考。

由于图灵从事的工作特殊,他的很多故事是保密的,在他死后50年才能解密。所以今天我们知道的关于图灵的很多故事,实际上是2000年以后才被大家所知,才知道原来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在过去50年中,大家并不知道他除了是一位科学家,还曾为人类和平做出这么大的贡献。

这本书把图灵一生所有的细节都写得非常的清楚、非常的公正、非常的克制。在当时国内,图灵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情况下,我希望大家去了解他,了解到人类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天才,他做的工作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因此产生了翻译这本书的想法。”

导读者孙茂松教授说,“本书的题目《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是一个双关语,第一个“谜”指图灵的一生都充满了谜,第二个“谜”指图灵在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时间里都在破译德军的密码。”

孙茂松教授在高山科学经典导读现场

关于机器与智能,也是导读中观众们非常希望了解的话题。孙茂松教授认为,图灵造计算机,其实是从更广阔的视野来想的,就是造一台能够具有人类智能的计算机。他还专门对比了艾伦·图灵和冯·诺依曼关于人工智能的工作,“他们都是理论和实践都结合得很好的科学家,但艾伦·图灵的工作偏‘形而上’,他提出的图灵机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机器,摆脱了一切羁绊,而冯·诺依曼更像是要造一台机器出来,是‘形而下’中的极品。”

节目最后,主持人俞志晨总结说,对于整个计算机发展历史来说,艾伦·图灵从哲学和思想层面做了很多定义,对行业或产业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引,而且事实证明这些方向基本可行。实际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它的模型都非常简洁。科学家们擅长"化繁为简",善于找到非常基础的、底层的、简洁的一个模型和理论,其中就包括图灵机,它是整个通用计算机最基础的一个数学模型。

“高山科学经典”是一个由高山科学促进中心发起的公益科普项目。邀请百位知名科学家每周导读一本科学经典书籍,引领公众参与阅读的大型科学传播公益项目,旨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期望在全民学科学的时代背景下,高山科学经典能在科学传播领域尽一份绵薄之力。

高山科学经典项目书单

高山科学经典的目标是,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希望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每期更有科学KOL和科普UP主,与科学家们跨界对谈,让科学更有趣。

高山科学经典世界读书日发布会现场

未来,“高山科学经典”项目将打造三大重点产品:出版《高山科学经典》系列丛书;开展线上导读直播;沉淀专业级科学导读视频节目。达到出版、传播、教育多重效应。开展全民科学阅读,共同推动“科学复兴”,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公心大用”。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