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党对街道政法工作与基层治理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严格落实法治云南、平安五华建设的相关要求。立足辖区实际,紧扣综治维稳、城市管理矛盾症结和优势定位,主动探索党建引领社区综治维稳治理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全面推动法治莲华、平安莲华建设。
一、党建引领把稳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抓好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确保社区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莲华街道坚持“1+5+N”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思路,通过促进区域资源融合,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开展街道党建联盟建设,形成共建共享新格局。辖区党建联盟“议事厅”成员单位由中央、省、市、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安(派出所)系统、监狱系统、驻区部队、高校、“两新组织”、银行系统等组成。通过在党建联盟内推行双向互补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促进组织、服务、治理等资源的系统整合,形成共商共建的工作合力。比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精品服务项目“红色物业”,莲华街道党工委联合实力集团成立了“花千集商圈党建工作联盟”,打造“花千集”党建示范街“红色商圈”,进而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为辖区治理注入红色细胞。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依托街道党建联盟及“议事厅”平台,凝聚“红色力量”,建设智能化、便民化、特色化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作为云南省首个成立法律行业党建联盟的社区,依托社区法律行业党建联盟的专业法律资源,积极开展街道法律服务、普法守法工作,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在辖区内形成了较好的遵纪守法的舆论氛围与和谐安定的社区环境,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有效转化为社区治理的组织优势、工作优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二、“多调对接”化解矛盾纠纷
针对各类社会问题与矛盾,莲华街道以“大调解”为手段,开展矛盾联调。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实现矛盾纠纷由多头排查、各自化解向统一排查、多元化解转变。一是搭建指挥调度平台。坚持严格落实区、街道、社区矛盾纠纷“三级排查调处”、领导包案化解、挂牌督办等维稳工作机制,稳妥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多调对接”的“大调解”体系,始终着眼于抓早、抓小、抓苗头,最大限度做到矛盾在源头控制、纠纷在基层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努力做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者。二是搭建上下联动管理平台。加强矛盾调解的信息化管理和研判,同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局、区公安分局等上级职能部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和险情上报调处机制,争取矛盾不扩大、解决在基层。三是搭建综合调解平台。加强对辖区企业、单位、小区等社会单元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发动,突出各社会单元矛盾调解主体作用,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度,整体构建街道矛盾调解网络,形成以街道为中心、社区为枢纽、驻区单位深度参与的调解大格局。莲华街道依托创建枫桥式警务路线,在对接司法、行业协会、社区威望人士等基础上,由莲华派出所牵头组成“专业+特色”纠纷调解团队,与街道司法所共同设立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形成点上专职“门诊”,线上实时“急诊”,面上联动“会诊”的工作格局,并通过深化“三调联动”“司法确认”等巩固手段,有效避免矛盾升级、反复。共创建基层标准化调委会22个,同时,借力政府“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派出所所长进入街道办事处任党工委副书记,打通矛盾纠纷综治协调网络,对多领域、跨部门、历史遗留等信访问题和复杂矛盾,整合多部门“智囊团”对症下药,制定因人、因事而异的管控化解措施,从源头上解决诉求。从实践来看,各方联动调解工作机制为调处千头万绪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1月至10月共调处164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100%,无一重大矛盾纠纷上交区级层面,为辖区内矛盾纠纷化解注入了强大力量。
三、机制创新管控重点人员
莲华街道地处城郊接合部,人口多、地域广、流动人口多,重点人员类型多、分布广,低保人口多,利益诉求复杂,管控难度大。为此,莲华街道创新机制,采取“1+2+N+X”模式的重点人员管控体系,由街道牵头、两个派出所配合、驻区单位配合,同时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将街道、派出所、驻区单位、物业小区、保卫部门、辖区居民等都纳入管控体系,以形成大管控合力。针对流动人员,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在街道办事处成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中心,配备流管专干、专职协管员、流管信息员三级服务管理网络支撑管理体系,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管控,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制定了《莲华街道“13339”市域基层社会治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莲华街道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规定(试行)》,强化对三级流管工作人员实行绩效管理。针对重点人员,以网格为单位划分责任,实行一个隐患、一套方案、一个专班、一名领导、一套应急预案。将禁毒工作和吸毒人员纳入网格化管理,形成各级网格人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健全完善工作例会制度、调查走访制度、保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以及“四必访”(有事必访、重要节日必访、住院必访、遇急困必访)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为管控重点人员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莲华街道连续多年被市、区评为“禁毒先进单位”,由街道禁毒社工李祖丽同志主编报送的教案于2017年度获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优秀教案评比三等奖,是云南省唯一的获奖教案。
四、各方参与加强群防群治
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治安环境,增强居民的安全感,进一步稳定辖区治安环境,莲华街道所辖9个城市型社区组建了“红袖标”治安巡逻队伍,成员由党员、社区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辖区各公共户单位志愿者、商铺店主以及外卖公司志愿者等多方主体组成。“红袖标”治安巡逻队伍将巡逻工作常态化,在国庆前夕、COP15大会召开之前等重大时间节点坚持每天走街串巷,向居民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命案防控、消防、防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反恐、禁毒禁赌、生产交通食品安全、反传销、社会矛盾化解、网格化服务管理以及疫情防控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要求,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红袖标”巡逻队在社区安全防范,保护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区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居民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自我防范意识,为创建平安社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此外,针对辖区破产企业多、老旧小区及棚户区治理难题,莲华街道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点,在深入分析调研老旧小区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江岸小区开展整治试点工作。抓住小区物管、小区居民两个“受责、受益”主体的治理责任和义务落实,理顺政府、物业、居民各方责任,将小区文化长廊建设、三网建设、智慧化建设、自治管理等融为一体,促进小区住户、物业、社区、职能部门的良性互动,推进建成“治安好、环境好、秩序好、服务好、管理好、群众满意”的“五好一满意”小区,此举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为解决老旧小区房子密度大、道路窄、消防车进入困难等问题,多方联动,组建了微型消防站、添置了微型消防车,依托物业及小区志愿者开展义务消防活动,并作为江岸经验在昆明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在江岸治理的基础上,莲华街道构建起“综合治理联动服务”机制,在9个城市型社区推行“群众监督员”制度,在4个单位型社区推行“综治协理员”制度,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中推行“助理员”制度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综合治理、群防群治工作,为构建良好治安秩序提供坚实的力量支撑。
五、平台智治提升服务质效
为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群众服务,莲华街道在辖区q个城市型社区安装便民服务终端,在云南省首家街道层面引入建设银行“一部手机办事通”智慧政务服务终端,同步引入市级人社自助服务一体机、农信社生活类智能化自助服务设备以及电子书刊阅读设备。推广网上政务服务,形成规范有序、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运行体系,实现“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政务办事体验,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大大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基于街道部队多、军种多、复转军人多、烈军属多的“四多”现状,莲华街道率先在五华区成立首家“军人之家”,在街道及所辖9个社区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充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服务站以网格化管理智能信息平台为依托,主动做好辖区退役军人情况摸排,建立完善复退军人信息数据库、建好退役军人信息台账,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统筹服务保障、政策宣传、沟通联系、规范管理等工作。目前街道共采集退役军人、烈属、军属信息数据4716人,挂牌烈、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4849户,“一站式”服务退役军人困难诉求3起,走访帮扶烈、军属和退役军人5000余人,对辖区1500余名服务对象落实优抚政策。设身处地为军人军属着想,创新探索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帮助军人军属维护合法权益,真正实现让优抚安置对象“诉求有处说、困难有人帮”。2016年,莲华街道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作为全国受表彰的36个基层单位之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些殊荣的取得离不开智能数据信息平台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