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五华区“庆祝建党100周年·革命文物文学采风系列活动”继续,来自五华区文学艺术界的作家、摄影家、画家、书法家们参观了云南陆军讲武堂、聂耳故居、位于西翥街道陡普鲁社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他们表示,将用心用情,创作出好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参观者用镜头记录下文学艺术家采风过程
五华区作为昆明历史文化核心区,红色革命遗迹众多,本次采风活动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掀起五华区党史学习高潮,形成“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良好氛围。
了解历史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二楼展厅“民国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篇章,玻璃展柜里新中国开国元勋叶剑英的毕业证书吸引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程盛贵的注意。他表示,在这里看到叶剑英元帅陆军讲武堂的毕业证书,这是历史的见证,非常难得。随即,程盛贵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珍贵的史料。作为一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程盛贵对这次采风活动深有感触。他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员永恒遵循的信念。在这次采风活动中,我一定要多拍下一些红色纪实照片,并赋予深厚的感情和思想。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职业摄影师应有的初心。”
走进革命文物
五华区“革命文物文学采风系列活动”引起社会关注。在采风团参观陆军讲武堂途中,几位身着工装的年轻人一直跟随采风团,听讲解,感受红色印迹。其中的一位名叫黄志强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是中国六冶云南分公司的,“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公司组织青年团员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次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黄志强,对展馆的一切都很感兴趣。黄志强介绍,他去年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年轻人接受红色教育,有利于了解革命历史。这次有幸偶遇五华区文学艺术家们采风,也增加了我对红色艺术作品的关注,这样的采风形式非常好。”
文学艺术家来到聂耳故居采风
李文钊是五华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也是这次采风活动年龄最小的成员。虽然是昆明人,但一些红色革命文物地他都是第一次来。他说,这次跟随老党员,老艺术家们一起采风,有许多不一样的感触。从事摄影四年,他都以拍风光为主,参加这次采风活动,接触到人文摄影,他觉得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对五华区历史革命文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更多五华红色印迹的点点滴滴,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知道革命先辈的不容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采风团来到红军长征过厂口纪念碑
下午,采风团来到位于五华区西翥街道陡普鲁社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红色的纪念碑矗立在五华区厂口学校,纪念碑基座上,雕刻着红军长征浮雕。
仔细了解红军过厂口路线
“长征天兵降厂口,秋毫无犯征粮秣。作价尚余币千四,创建乡市绅贤酌。集贸从此头攒动,红军功德勒碑凿。村东残碑今犹在,重整亭阁情闪烁。”77岁的五华区书画家协会会员唐世涛2003年曾来过这里,他当年参观时,听到红军在厂口的故事后,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诗。故地重游,唐世涛做起了大家的导游,分享着当年红军长征过厂口的故事。时隔18年,当年的空地变成了现代化的学校,纪念碑也进行了重建。他感慨道:“祖国这些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要感恩中国共产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唐世涛表示,自己平时就喜欢创作红色题材作品,曾以西南联大为题材创作过书法和绘画作品,这次准备以讲武堂为题材,创作一副国画作品。
触摸红色印迹
参加活动的文学艺术家们表示,大家在此次“革命文物文学采风系列活动”中,对五华区历史革命文物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了解和理解,实地采风结束后,他们将充分利用各种艺术风格,创作出饱含深情、充满正能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展示五华区深厚的革命历史人文,献礼建党100周年。都市时报将对文学艺术家们的创作持续关注,并在后续报道中呈现文学艺术家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