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驱动城市治理新模式

前言:当下多个城市掀起的城市大脑建设热潮,为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强大的能力引擎。而其背后的技术框架,则是典型的“ABC模式”,即以人工智能(AI)为神经元,以大数据(Big Data)为神经中枢,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为躯干。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驱动之下,城市治理迎来了用创新技术替代传统人工作业,实现科学数据治理的新模式、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内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尤其从九十年代发展至今,我国的城市化进入到全速发展时期,京津翼、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逐步成形。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体系得以快速建构起来。而另一方面,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区规模持续扩增、人口的大规模聚集和流动,也为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带来了持续性的挑战,滋生出一系列的“城市病”等待着有效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智慧城市、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已成为近几年来政府工作的重点。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基调,而要实现城市的智慧升级,完善城市治理的体系和手段也成为当务之急。构建起一套适用于当前城市发展特性的城市治理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过程当中,完善城市治理顶层设计、充分应用创新技术手段强化城市数字、智能化建设则成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逻辑。

城市大脑-城市数据治理的智能中枢

谈到城市治理,2016年开始建设的杭州城市大脑项目可以说为现代化城市治理奠定了具有高度可参考性的案例模板。杭州城市大脑倡导的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平台型城市协同和智能中枢,整合汇聚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数据,在城市治理领域进行融合计算,实现城市运行的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等功能。开启了数字化城市治理的先河。

基于这样的建设理念和目标,杭州市以城市交通为首个垂直治理领域进行试点探索。通过城市大脑能力引擎,可以实现从路况感知、交通行为识别、交通数据融合汇聚到自动化形成科学的城市交通疏导决策的全链作业的应用。

发展至今,杭州城市大脑已经升级迭代到3.0版本,依托城市大脑强大的数据“智”理能力,杭州的城市交通已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治理成效。据了解,前两年杭州还曾在全国大中城市“堵城”排行榜中高居前3,今年已回落至第30位,高峰期间平均行车速度提升了15%。与此同时,城市大脑的应用,也直接带动了杭州公共车辆科学调度、私家车行车导航、城市停车等公众服务的体验升级。

如今,鉴于“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的先行成功案例,杭州城市大脑正从“治堵”向“治城”的应用大跨步迈进,开始逐步渗透到城管、医疗、政务服务、文旅、应急防汛、城市环卫等其他城市服务应用场景当中,开启全面赋能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创新应用的积极探索。

在杭州的带领之下,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地区正掀起城市大脑的建设热潮。作为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管理及城市治理的智能中枢,城市大脑之所以如此强大,还在于它背后的数字技术以及数据治理这一核心理念。

AI- 城市治理对象数字化转化器

数字技术主要是指把物理世界中人、车、物及事件等线下信息转变成为机器可读的内容,实现物理信息的数字化转化。城市大脑在获取海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并处理这些信息,实现对城市各类乱象更好的治理。将城市治理对象进行数字化解构,这其中AI视频监控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城市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一些城市乱象问题主要依赖网格员的巡查发现,这种方式需要很大的人力支持且效率较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普通的城市摄像头可变身为智能感知神经元,针对城市治理中的一些乱象如交通秩序混乱、占道经营、乱扔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进行“机器视觉”扫描。

通过针对性的AI算法,实现对具体治理对象的精准识别检测、自动抓取现场图片,帮助城市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生成卷宗,推送到城市管理系统,再联动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受理、派遣、处置。与传统主要依靠人力查看监控、手工抓取案卷的工作方式相比,应用了人工智能的平台系统,可实现7*24全时段自动巡检、系统自动取证留档,使得城市治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帮助城市管理者发现问题,还能在案件被处置后自动核查。在规定时间内,摄像头对发生地点的事件进行再次核查检测,若无问题即可上报平台完成结案。取代原有的人工复核手段,压缩了结案流程,减少了人力成本。

大数据-驱动城市数据治理应用

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场景中扮演着智能感知神经元的作用,而要将数字化处理后的各类信息数据真正应用起来从而实现数据治理的效果,这一环节则主要依赖于大数据技术的作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采集相应的数据并进行运算,快速抽取决策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政府、社会、企业中的价值数据,也可能是来自个体日常行为中浏览过的文档、音频、图片等,然后通过数据挖掘、融合分析、智能运算等发掘数据之间的关联,实现城市运行各项指标的横向贯通、纵向比较、在线监控和智能预警,为决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以城市防灾应急的应用场景为例,通过城市智能管理中心全面接入消防、应急、医疗卫生等数据资源和视频监控资源,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城市治理系统平台将通过“资源一张图”全面呈现城市应急资源、消防资源、人力资源、医疗资源等分布情况,各部门可通过系统平台统一调度、指挥,并规划最优救火方案,将火灾伤害降到最低,这样一来决策效率、资源协调效率和应急处理效率将极大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关键作用是能够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抽取、融合分析,形成决策依据,而这一流程实现的前提是各部门之间数据孤岛问题的解决。当前阶段,业内普遍主张采用数据中台策略来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澎思科技对此即表示,数据中台可以汇聚城市各类场景下的物联感知数据、互联网数据、警务数据、政务数据等,并通过数据共享机制汇聚政务数据资源,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清洗、关联、融合、计算,打通数据烟囱,实现多方数据资源的融合分析,关联时空信息,形成“价值数据”。

基于数据中台架构的城市治理大数据平台可有效降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时空数据信息的无障碍流通,提高城市在线治理能力,驱动城市数字治理的一系列应用。与此同时,数据中台架构还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库的重复建设导致的公共资源浪费问题,节省城市管理的成本开支。

城市治理“ABC模式”

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曾提到城市治理“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前端智能设备赋能,从而构建起一个城市治理智能前端的联动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城市治理提供更完善的预警和分析体系;依靠云计算让算力、算法无处不在,构造城市建设的底层体系。

纵观当前各大城市掀起的城市大脑建设热潮,其核心目标主要是为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城市管理、治理的数字化水平,而这也成为现阶段及未来很长时间内政府工作的重点。数字化城市治理的口号已经喊响,“ABC模式”俨然成为助力数字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技术框架。

数字化城市治理作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核心业务模块,正吸引着各路玩家的积极涌入。通过提供针对性的AI技术方案、大数据分析平台或云计算算力平台也成为各大AI企业、云服务商企业切入到城市治理业务中来的突破口。

当前围绕着数字化城市治理建设,从技术支持的层面来讲,已初步形成了由阿里、腾讯、浪潮、华为等行业巨头牵头制定顶层设计,搭建城市级云服务平台,AI、大数据等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各细分场景方案商及时推送终端用户需求的生态合作格局。通过多方协同合作,我国的数字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大脑项目的涌现,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展望未来,在“ABC模式”的驱动之下,更多城市地区加速进入到城市治理数字化、信息化阶段,实现科学数据治理应用看上去已并不遥远。届时,从城市交通、公共安全、卫生环保、政府服务、医疗教育到社区生活体验的全面升级,普罗大众将有机会切身体会。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