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概况
2018年第15周(2018年4月9日至2018年4月15日),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1435例,死亡4例。乙类传染病发病数较前一周上升了29.98%,其中痢疾较前一周上升了25.32%。丙类传染病发病数较前一周下降了8.09%,其中手足口病较前一周上升了23.44%,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下降了2.08%,流行性感冒下降了36.05%。
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和流行性感冒,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77.91%。与前一周比较,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上升了6.85%。
二、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实验室
2018年4月15日是“十九大”以来的第一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染病防控以及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技术缪用、生物武器攻击等应对处置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生物危害或生物威胁。生物安全实验室是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实验设备的配置、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等建造的实验室。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可有效的保护实验人员、操作对象和社区环境。每当出现突发传染病疫情或相关事件,迅速将现场采集的相关样本(包括人体、动物、环境等)送至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进行潜在生物危险因子(病原体、毒素等)检测与鉴(侦)别,以有效支持现场科学决策和快速应对。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简单来说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最低,四级最高。第一类、第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通常要求在三级、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