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嘉祥县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抓手,强化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级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镇一体化管理,着力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县区域内医疗共体建设。
一、全面统筹规划,完善组织架构。由县卫计局统筹安排县人民民医院、县中医院牵头组建2个医共体,服务范围覆盖全县城乡居民。医共体理事会,作为医共体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医共体所属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明确各成员单位权利义务,明确管理措施和合作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达到运行有序、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牵头单位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做好传帮带和医共体内统筹发展,加强重点学科与人才培养协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形成医共体之间横向竞争机制。
二、理顺服务体系,明晰权利职责。理顺医共体管理服务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医共体内各镇街卫生院原有的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第一名称不变。各镇卫生院功能不变,继续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协管、村卫生室管理等综合医疗卫生任务。各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财政补助资金不纳入医共体的收入分配方案,合作开展的医疗服务收入经协商后可纳入医共体核算和分配。
三、开展对口支援,推动优势互补。各医共体内牵头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医共体内各镇卫生院特点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建立医共体内人员柔性流动、双向交流渠道,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牵头单位学习、工作视同进修。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选拔13名优秀中层或业务骨干挂职医共体内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任期一年,任期内每月实地到镇卫生院工作应不少于15天。为加强挂职业务副院长的管理,县卫计局制定了《嘉祥县医共体内挂职业务副院长管理考核办法》。
四、实施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按照“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在尊重患者意愿前提下,医共体内开展双向转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病人在镇卫生院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应由牵头医院派专家指导镇卫生院就地治疗;受镇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上级医院诊治。镇卫生院转来的病人,牵头医院应优先安排入院。在牵头单位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镇卫生院,上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指导后续诊治工作。
五、强化质量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各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建立了统一的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规范基础医疗质量。改善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强化科室之间和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复检查。采用基于循证医学和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创新服务手段,开展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医师多地点执业等手段,形成患者合理流动的局面。由医疗机构派遣在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执业的,无须办理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手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绩效管理。
六、强化信息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县镇医疗机构的合作,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远程医疗合作关系,开展远程视频会诊、教学查房、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专家门诊等活动。鼓励在医共体内建立统一的心电、检验、影像、病理等中心,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医共体为各成员单位提供统一的社会化后勤服务。牵头单位要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集中诊疗、有序就医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提高区域内就诊率。
七、加强管理,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县医共体领导小组对各医共体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调度,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总结医共体建设经验,了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对医共体工作开展实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通过构建以纵向医共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