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郯城县城乡医联体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会上,传达了《郯城县城乡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首批“县第一人民院医联体”核心单位和成员单位代表授牌,县第一人民医院分别与重坊、庙山、花园中心卫生院签订了《医联体协议书》,县一院、重坊中心卫生院、派驻医生代表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会议指出,将县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三家县级医院作为核心医院,分别与乡镇卫生院组成一个医联体,发挥核心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其带动作用,推动县级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合理流动,解决了乡镇卫生院分级诊疗承接能力不高的瓶颈问题,方便群众就医,节约医保资金支出,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服务模式和“大病不出县、小病常见病不出乡镇、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
会议要求,一要重点建立完善保障医联体健康运行的政策机制,实现医疗、医保、医药的高效联动。要根据双向转诊工作流程,调整、完善并落实好适应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医保政策。医联体内部建立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重点畅通慢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通道。县级医院主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接,配备与基层医疗机构相衔接的基本药物。二要重点做好与相关改革协同推进。与公立医院改革协同推进,引导公立医院主动通过建立医联体的方式寻求自身发展,促进县级医院普通门诊患者和慢性期、恢复期住院患者下沉、下转到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引导县级医院医生主动到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出诊,为医联体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协同推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优秀卫生人才的吸引能力,提高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消除向下转诊障碍;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同推进,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患者基层首诊率;与城乡对口支援项目、县级医院医生职称晋升前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晋级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增强工作效果。三要重点突破创新医联体形式和内容。结合县域内医疗资源数量、分布和基层医疗机构、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明确医联体各医院职责任务,落实上级医生到基层出诊、组织讲座频率等具体要求。突出医联体模式特点,进一步创新医联体形式、丰富医联体内涵。尝试和探索有利于发展的措施和方法。四要抓紧时间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统筹做好消毒供应中心、医技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的建设,实现医联体内医学检验、影像检查、心电诊断等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果互认,提高成员单位的诊疗技术水平,确保乡镇卫生院医护质量的持续提高和医疗业务的持续发展,推动实现“百姓得实惠”的目标。
会议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部门联动。县发改、人社、财政、卫计、食药监、物价等部门,以及牵头县级医院和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确保医联体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要强化工作节点,按时推进,落实好2017年覆盖60%的乡镇卫生院、2018年实现全覆盖的工作要求。要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健康教育和优化患者体验等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开展医联体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意义目的、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诊疗病种、报销制度等知识,让群众了解医联体,引导群众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