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中国固态锂电池技术有突破 再也不用理日本技术封锁了!

一直以来,日本掌握着能够承受100兆帕压力的全海深电源技术,近期据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称,完成9次万米海试,这标志着中国突破了海深电源技术瓶颈,再也不用理日本技术封锁了!

据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近日发布信息称,该所青岛储能院崔光磊团队开发的“青能I号”固态锂电池系统,随中科院深渊科考队远赴马里亚纳海沟执行TS03航次科考任务,为“万泉”号深渊着陆器控制系统及CCD传感器提供能源,顺利完成万米全海深示范应用。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突破海深电源技术瓶颈,掌握了全海深电源系统的核心技术,并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应用全海深锂二次电池动力系统的国家。

任务期间,使用固态锂电池的“万泉”号深渊着陆器累计完成9次下潜,深度均大于7000米,其中6次超过10000米,最大工作水深10901米,累计水下工作时间134小时,最大连续作业时间达20小时。

据了解,大容量固态聚合物锂电池“青能I号”的能量密度超过250瓦时/千克,500次循环容量保持80%以上,在多次针刺和挤压等苛刻测试条件下保持非常好的安全性能。可满足深潜器长续航、高安全的要求,能够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深海空间站提供充足的能源动力。

另外,“青能II号”也已经研发成功,能量密度高达300瓦时/千克,是液态锂电池的2倍,银锌电池的5倍。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