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电子商务监管,不仅要解决政府管理的难点,更要解决市场和消费者的‘痛点’,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之际,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会主委陈小平就净化网上市场建言献策。
陈小平认为,当前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假冒伪劣现象突出;二是网络炒信、虚假广告严重误导消费者;三是消费者投诉维权通道不畅。
为此,陈小平建议,首先要加快相关立法。建议尽快制定出台《电子商务法》,对网店准入条件、网络交易各方职责、管辖问题、职业投诉、平台责任和义务、信用体系建设、数据开放共享等问题作出规定。
其次,加大政府和平台监管力度。建议根据互联网交易监管的特点,明确平台所在地为主、网店所在地为辅的政府管辖原则,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格局。同时,从法律层面明确平台的责任边界和监管义务。
第三,开展联合打假专项行动。总结推广浙江省连续两年开展的互联网领域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云剑行动”,通过与平台合作,以“数据形成线索,线索串并成案”思路,跨区域、多部门合作,打击犯罪团伙、捣毁制假窝点。建议在电子商务较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先行试点开展区域联合“云剑行动”,并逐步推广至全国。
第四,加大对刷单、炒信行为的处置力度。提高行政处罚标准;开展民事赔偿;研究严重炒信等虚假交易行为入刑的可行性。
第五,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建议设立全国性的网络投诉举报平台,建立“集中受理—分流—督办—反馈”的闭合式投诉处理机制,建立政府部门、消保委和平台之间投诉处理绿色通道。
第六,甄别对待“职业投诉”。基层监管部门希望能出台法律和司法解释,限制职业投诉,对不以消费为目的的职业投诉要与真正消费者区别开来,尽早研究职业投诉的认定办法和细则。
通讯员 王静本报记者 金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