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资讯 > 智慧创新 > 文章详情页

技术创新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核心竞争力

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中国多层次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金融体系正在向均匀化、高覆盖的普惠目标转变,让更多的人能获得优质的金融服务是未来中国新金融事业的重要职责。

现状及问题:潜力巨大仍有瓶颈

近年来,普惠金融获得高度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蓝海市场潜力。普惠金融的服务群体涵盖了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等。

我国的现实状况是,6000万户至7000万户小微企业主和商户、1.2亿至1.5亿低收入工薪阶层人群、1.8亿至2亿农户中仍然有相当比例的人尚未享受到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

由于消费观念上的差异,我国居民杠杆率(负债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15年美国“消费信贷总额/消费支出总额”达到29%。我国2015年这一数值仅为14%,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由于普惠金融面对的客群是广大的中小微借款人,他们征信脸谱模糊,又缺乏有效抵押物,再加上地域分布十分分散,因此普惠金融运营成本非常高。运营成本主要集中在人力,包括从前期的数据采集、中期的信审以及后期的贷后管理。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他们所服务的大企业由于单笔业务数额巨大,且财报表完善,因此人力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从2005年联合国首次推出普惠金融概念后,各国的普惠金融事业仍还有较大的空间等待挖掘。如何在成本和效率之间做到平衡,这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方向:普惠金融数字化运营

2016年9月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被提出。该会议通过《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及《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三个文件。其中《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是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笔者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定位: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普惠金融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定位服务对象后,在产品设计、风控流程、运营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新和改善。

二、技术:依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金融科技,将普惠金融规模化。数字技术的升级和应用,让信息采集、风险识别、用户管理等变得更准确和易获取,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让风险定价更科学。

三、生态:打造包括征信、风控、信贷、支付、保险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生态闭环。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还是一种生态。

四、合作: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多层次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逐渐明晰的政策指导为金融科技行业为主的新金融普惠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是新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外因。

建议: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从业者来说,普惠金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风口,也不是一个赚快钱的机会,真正做好普惠金融需要的是兢兢业业地精细化运作,根据各自资源、能力、专业度找一个小的切入领域,做细做深。通俗讲,做好普惠金融还需完善内在竞争力。

具体看,金融必须拥有成熟的风控体系,风控起源于信息不对称。对于成长中的普惠金融来说,数据则成为风控的基础资源。普惠金融时代,风控的核心是“大数据资源+风控模型”。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普惠金融机构来说,“大数据资源+风控模型”并不是简单的数据信息和数学模型的组合,而是数据采集、数据利用以及风控模型为核心的流程作业模式等一系列的金融工程形成的整体风险运营管理体系,最终将数据转化为精准的风险定价。这一过程将是普惠金融机构由外因向内因转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外因并吸收成为公司内因,才能在行业中独占鳌头。

风控模型是一个严谨的金融量化过程,并不是将海量数据导入模型就能轻松获得理想的成绩,量化本身是以史为鉴,总结历史规律并用于未来的过程。从操作角度可以发现,无论数据多么繁杂,最终形成的变量不会过多,否则会进入“过度拟合”的误区。因此,风控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金融从业经验,并将这些经验通过逻辑梳理形成模型,并在海量数据中搜索和计算出有效变量,实现数据实用转化。这一过程包含了金融、数学、IT等多个领域的成功经验。

此外,不断迭代的数据能够帮助风控模型进行持续优化,模型越来越了解交易对手,为交易对手清晰地画出风控脸谱。

同时,技术创新还能带来优质的客户体验,例如,将大部分的信息录入和审核工作移植到App端,在用户获得授权后,直接自动在手机上进行数据认证,避免信息泄露,并提升借款人以及公司运营人员的数据采集效率,也避免了客户往返于银行网店拉取信息的繁琐过程。同时,通过App直接将获取的数据标准化,便于信审操作。

技术创新是普惠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爆发的过程中,参与普惠金融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但随着2016年行业进入洗牌,大量前期入场的公司转型。对于整个普惠金融来说,“创新+专业”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助推器,加强专业建设,并以创新的思维、模式、技术去突破过去的瓶颈,通过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做到金融普惠,让中国新金融体系健康成长。

(本文节选自《清华金融评论》2017年2月刊,作者为夸客金融创始人兼CEO)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