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来临,飞机已然成为很多人长途出行的首选。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不少人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张美齐建议,七类人不宜乘坐飞机。
第一,怀孕36周以上孕妇。一般而言,怀孕达36周以上已属于临产期,坐飞机时因颠簸容易导致早产。众所周知,若在飞机上生产小孩会受到诸如卫生条件、客观环境等种种限制,可能对孕妇、胎儿造成危险;
第二,小于十四天的婴儿。“医学上将小于二十八天的婴儿称为新生儿,这些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均没有发育完善,颠簸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张美齐说;
第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飞行的紧张与高空低氧,以及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影响,造成心脑血管负荷增加,继而引起心绞痛、脑中风、心肌梗死等症状;
第四,一个月内做过手术的患者,尤其是手术完刚拆线不满一周的患者,极易因气压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使得伤口裂开或出血;
第五,刚做过眼球手术的患者。张美齐主任指出,由于机舱内气压的改变,引起眼内压升高,继而导致手术失败的可能性增加;
第六,中耳炎、鼻窦炎患者。飞机上升或下降时耳道和鼻窦腔内压力会发生改变,导致剧烈疼痛,损害中耳以及鼻窦功能;
第七,出血性胃溃疡患者。由于高空中气压低,胃肠道内的气体膨胀容易引起胃肠出血和穿孔可能。
此外,张美齐提醒,近期患重感冒、急性肠胃炎等急症,坐飞机前,建议咨询医务人员,携带必备药物,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登机应备好应急药物,不要在疲劳状态下乘坐飞机。飞机起飞、降落等气压变化大时可多活动下颚,做咀嚼、吞咽动作,可以调节身体内的气压变化,避免体内器官承受过大压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种种不适症状,临床发现,乘坐飞机时因经济舱综合征前往医院就诊的越来越多。经济舱综合征是指因长时间(四小时或以上)坐在狭窄拥挤的机舱空间内,无法活动下肢而造成小腿或下肢血栓形成,一旦站立或行走,脱落的血栓可迅速栓塞到肺动脉及其远端分支,严重者可造成猝死。
经济舱座位狭小,加上飞行时间长,不断吸入重新过滤的干燥空气,饮水少,从而使得血液变得粘稠,因此极易引起血栓形成,轻者引起胸闷气促,重者猝死。为防止出现经济舱综合征,提三点建议。
第一,补充水分,飞机上长期开着空调,环境干燥,需积极补充水分,每小时最好补充200毫升的水,避免酒精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咖啡因利尿),同时经常变换坐姿;
第二,是“脚的运动”,建议每隔一小时做3到5分钟的脚部运动包括脚尖、脚指及膝盖运动,若是空间狭小可按摩小腿处;
第三,在不影响其他乘客的情形之下,做做体操,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以减少经济舱综合征的发生几率。宋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