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资讯 > 智慧创新 > 文章详情页

“猪角膜”移植人眼将缓解角膜供体奇缺

科技日报讯(记者 张晔 通讯员 丁姗)因眼睛被玉米粒伤到,来自安徽利辛县的农民李老伯不幸右眼患上真菌性角膜炎。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用“猪角膜”为他实施了移植手术。这种特殊的角膜有望缓解目前角膜供体奇缺的状况。

58岁的李景武在用脱粒机收玉米粒发生意外,经苏大附属理想眼科医院检查,李老伯所患的是由毛霉菌感染所致的角膜炎,必须进行消炎和角膜移植。为尽量减少手术后的角膜排异性,此次特别采用创新的“人工生物眼角膜移植手术”。

据该院眼表与角膜病科主任赵庆亮介绍,这种“人工生物眼角膜”取自于猪,但并非直接用猪的角膜,而是将猪角膜进行脱细胞处理,去除抗原后而成的接近于人角膜的一种角膜植片,针对感染性角膜病灶的治疗效果较好。由于没有内皮细胞,只剩基质层和上皮细胞层,所以患者术后几乎没有排斥反应,只需滴眼药水促进上皮愈合即可。术后一个月左右角膜会恢复透明,患者视力也会逐渐恢复。手术顺利结束后,李老伯视力已有明显变化,原先仅能看见眼前的手指,如今3米外的物品也能看见了。

统计显示,受供体紧缺限制,我国每年仅实施8000例角膜移植手术。作为生物科学领域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成果之一,人工生物眼角膜目前只能用于板层浅表角膜的移植,虽然还不能完全代替人体捐献,但至少有望缓解目前角膜供体奇缺的状况。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