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资讯 > 科学百科 > 文章详情页

冬季 别太相信“感觉温度”

冬日,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15℃,但人们普遍感觉非常暖和,有人竟然连羊毛衫都没穿;又一天,天气预报说当天最高气温是16℃,但是人们普遍感觉很冷,许多行人都穿上了羽绒服。自然就有很多人埋怨天气预报“胡乱”预报气温。

其实,天气预报并没有错,气象台观测场百叶箱内的气温表肯定能佐证气温预报的正确。硬要说有错,那也是人们忽略了空气温度与感觉温度的区别!

所谓冷、热,实际上是人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的一种感觉,气象环境学家把这种人为感觉到的冷、热称之为“感觉温度”,它与实际气温有直接的关系,但绝不是一回事。美国科学家亚格劳和米勒用干、湿球温度和风的综合效应来表示感觉温度,而其中的干、湿球温度表正是用来测定空气湿度的。

人体对气温的感觉和空气的湿度紧密相关。空气中能够容纳多少水分,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空气中能够容纳的水分越多。相对湿度越高,人体汗液蒸发越慢,吸收的热量很少,人的感觉就倾向于热和温暖。我国许多沿海城市,虽然冬季气温也较低,但因为湿度较大,所以并不让人感觉很冷;相反,北方地区冬季湿度偏低,总给人一种特别寒冷的感觉。

所以,当冬季空气湿度偏小(低于50%)时,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实际上也就提高了人们的感觉温度和舒适度。比如,冬天室内生炉子或使用取暖设备时,可以在炉子上烧一壶水(注意,壶盖不要盖严),使水汽蒸发;或者在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毛巾等,以提高空气湿度。

风在感觉温度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增强人体的对流换热,二是加快空气蒸发,从而影响人体排汗的散热效率。这两点影响又由于气温高于或低于皮肤温度,而有所不同。当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风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对流换热而施热于人体,另一方面却增强了蒸发,提高了人体散热效率,所以在夏季,当有热风吹来时,人体感到干热的同时,也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反之,当冬季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风的作用使对流换热加快,散热效率也提高,所以同是零度气温,有风时人会感到很冷(感觉温度较低),无风时则感觉不是太冷(感觉温度较高)。

所以,在冬季,空气温度即使在5℃以上,但有三级以上的偏北风,感觉温度就大打折扣了,外出时就必须注意保暖,以防直接引起包括感冒在内的上呼吸道疾病。霍寿喜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