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酿得“百花蜜” 从此得幸福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李梁愿 陈萍

说到养蜂人,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油菜花盛开的短暂时期里,见到的路边的养蜂夫妻,流浪汉、吉普赛人。然而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下梁镇金盆村,却有一个村民,在自己家门口的一条山沟沟里养蜂,一养就是一年四季,根本不用转场。

这人叫冯兴福,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却一点也不“幸福”。谈到儿时的经历,冯兴福清楚地记得:“家里9口人,奶奶、父母,加上姊妹6个,我是我们家的老五,一家人勤勤恳恳地奋斗下来,勉强能够吃饱。”

上完小学后,因为家里穷,冯兴福便辍学在家,开始种田、流浪。长大一点了,他跟着村里人,去新疆种棉花、拾棉花。再长大一点,身子骨硬一些了,为了多挣钱,他就跑到陕西铜川的煤矿,跟人下井采煤,这一干就是三年。

冯兴福说:“三年里没攒下多少钱,身体还有点扛不住。想一想,采煤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他又在老乡的帮助下,到西安一家棉纺厂打工,因为没有什么文化,他只能当搬运工,这一干又是四年。”

冯兴福说,在外打工多年,眼看30岁的人了,他不得不回家,走与大家一样的路,先结婚后生子。有了妻子儿子,不能长期在外,他就开始跟着建筑队,到省上到市里在乡村之间打工。打工虽然辛苦,但每年至少到春节以前,在政府的严密监管之下,他都能得到工钱。

冯兴福家里也就一个儿子,父母由兄弟们共同抚养,家庭负担不重,至于从建筑工地得来的工钱,他盖了房子,买了摩托,种点天麻,闲下来的时候,到自家后山的林地里收些核桃,捡些板栗,日子也能过得去。

然而2014年发生的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是一个冬天,冯兴福用自家的农用三轮车,给姐姐家帮忙拉水泥,回去的空车里,他拉了一车人回家,结果由于下雪路滑,一下子没刹住,车翻到了沟里。导致侄女小腿骨折,弟弟膝盖粉碎性骨折。

至于他自己呢,昏迷了两三个小时,听见有人吵闹,却怎么也爬不起来。后来听人说,他嘴里耳朵鼻子出血,腰椎受伤,颅骨破裂,都以为救不过来了。转院3次,花了11万,他被抢救过来了,加上侄女、弟弟的医疗费,花了十五六万。

重活干不成了,他一边养身体,一边琢磨出路。“就在这个时候,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随便丢在家里的一本“老书”——湖南图书出版社1979出的“中国中蜂研究资料”,引起了我的兴趣。”冯兴福说:“书上说的,还是撵场式的油菜花酿蜜,他们当地平地少,不适合种油菜,但是他知道自己自小长大的山里,有大量花源,没有利用上。”

他仔细算了一下,除了二三十种时令野花之外,葛条花、桦树花、椿树花、五棓子花、漆树花、丹皮树花、板栗花、槐花,在他门前的山沟里,数都数不清。要是算算花期,一年有多一半时间,山里都有花开。

于是他开始自己创业,养一种他自己命名的“百花蜜”。

至于他的养蜂技术,冯兴福说:“一没有祖上传承,二没有现成的师傅,主要靠的就是自己的刻苦钻研。要说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大不了就是农村脱贫帮扶干部给我发的养蜂技术小册子,以及几张碟片。”

冯兴福说:“周围人说他运气好,其实是我掌握了规律,一箱几万只蜂,都是在我精心培育出蜂王以后,吸引过来的野蜂。”

提起目前养蜂的规模,冯兴福说:“我家门前将近10里长的这一条沟,从老丈人家到我家,我大概算了算,撒出去的蜂箱,一共有170多箱。”

现如寒冬已经来临,他最近正在收拢蜂箱,忙着内注饴糖,外盖棉被,以确保蜂群过冬。

找一个好地点,比如说把蜂养到柞水县木耳小镇的旅游线路一边,让游客进蜂园参观、学习、验证、品尝,使养蜂搭上旅游开发的快车,互相带动。

“我的蜂蜜当前卖60元一斤,随着客源加大,卖80~100/斤,但要让他们看到并理解我涨价的原因,那是因为产品好,主要卖给识货懂货的回头客。”

“随后以网上视频,走电商销售的路子,让大家看到什么是上好的蜂蜜,什么是精心酿造、千锤百炼的‘百花蜜’”冯兴福豪情满怀。

最后冯兴福的想法是,建立合作社,把有能力有想法的村民都发展进来,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自繁自养,在数量上进行拓展。但又不能太着急,一定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朝前走。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