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气温降,湿度升,这样降湿很管用

随着气温下降,通风减少,棚内湿度增大,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等高湿环境下发生的病害开始抬头。当前秋茬蔬菜正值结果期,正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齐头并进的时候,植株负担进一步加重,抗病能力减弱,为病原菌的侵染提供了可乘之机。病害要以预防为主,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棚内湿度。

合理通风

说起大棚降湿,菜农的第一反应就是通风。的确,通风是大棚除湿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如果通风过急,很容易“闪了”棵子,因此,通风排湿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若早上棚内湿度太大,可先不放风,待棚温升高后再放风。遇到连阴天时,切忌不通风,否则棚内湿度过大,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很多人采用的分段放风法值得菜农借鉴。

避免人为加大棚内湿度除了排出棚内原有的湿气外,要想减少病害发生,还得避免人为加大棚内湿度。

合理浇水。浇水是导致棚内湿度增加的重要因素,而膜下滴灌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浇水一定要选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每次浇完水后都要适当通风排湿。

科学覆膜。覆盖地膜减少蒸发也是减少棚内湿度的好办法,覆地膜时最好只覆盖种植行,操作行则铺设作物秸秆、稻壳、废旧草帘等,还能起到吸收湿气的作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大棚前脸的裸露湿地也应一并盖严。棚室中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多是由大棚前脸先发病,而后向北面蔓延,原因就是这个小区域内上有棚膜滴水,下有地面湿土蒸发水分,是全棚湿度最大的空间,是很多病害暴发的良好诱因。

适当用药。温度降低后,棚内湿度大,病害发生多,喷药防病频率也增加,如果依然采取喷雾的方式,如此循环下去,只会增加防病的难度,特别是在连阴天时,喷雾会大幅增加棚内的湿度。建议菜农注意用药方法多样化,由单一的普通喷雾器喷药变为烟剂、粉剂、弥雾机喷药等方法结合。

(吴荣美)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